銀發營養需求覺醒:適老食品賽道迎標準化機遇
發布: 2025-08-27 11:44:18 作者: 佚名 來源: 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網

8月1日,食品安全國家標準審評委員會秘書處發文于征求《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食品營養強化劑使用標準》等30項食品安全國家標準(征求意見稿)意見,其中《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老年營養補充食品》作為我國首個針對老年人群的營養補充食品強制性國標,被列入《征求意見的食品安全國家標準目錄》第 5 項。標志著長期 “野蠻生長” 的銀發營養市場,即將邁入標準化、規范化發展的新階段。


據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預計,2035 年左右我國 60 歲及以上老年人口將突破 4 億,老齡化市場規模持續擴容。更關鍵的是,當代銀發群體的健康認知已從 “被動治療” 轉向 “主動管理”的轉變, 不再局限于疾病發生后的應對,而是延伸至慢病預防、機能強化乃至慢病逆轉的全鏈條,強調以 “預防” 為核心,借助醫療、科技、消費等多主體協同力量,實現全生命周期的健康守護。
其中,60-75歲新盛年群體的核心訴求是“慢病控制與功能維護”,他們關注營養補充(如關節養護、腸道調節相關成分)輔助控制已有慢病;另一方面則聚焦免疫力維持、記憶力保護,力求減緩認知能力、運動能力等老年退行性變化,維持獨立生活能力與生活質量。
然而,當前銀發群體的營養健康現狀仍面臨諸多挑戰。據《中國老年人營養與健康報告》,60歲以上老年人中有48.4%營養不良,維生素缺乏現象普遍;13~35%存在吞咽困難、味覺與腸道退化等生理困擾。還需要應對“三高”骨質疏松、關節炎、肌肉衰減、腫瘤、阿茲海默癥等一系列老年退行性疾病,這些問題凸顯了銀發營養市場精準供給的緊迫性。
以酵母蛋白打開銀發功能營養新格局
在市場需求與健康挑戰的雙重驅動下,行業正積極探索創新解決方案,酵母蛋白成為打開銀發功能營養新格局的重要突破口。
據InsightAce Analytic報告,2023-2031年全球發酵替代蛋白市場復合年增長率(CAGR)將達14%,2031年市場規模超11.9億美元。其中,微生物蛋白表現亮眼,Innova數據顯示其年復合增長率同樣高達14%。作為國內首個微生物蛋白原料,酵母蛋白以釀酒酵母為原料,經脫核酸、酶解去細胞壁等工藝制成。在質量評估方面,氨基酸評分(AAS)、可消化必需氨基酸評分(DIAAS)和蛋白質消化率校正氨基酸評分(PDCAAS)均優于植物蛋白,與乳清蛋白相當。且消化吸收效率可媲美乳清蛋白。
此外,酵母蛋白富含谷氨酸、谷氨酰胺、丙氨酸以及支鏈氨基酸等成分,并在免疫調節、促進消化健康、調節代謝以及助力肌肉重建等方面均展現出特定的功能屬性。安琪酵母聯合華中農業大學的動物研究初步證實,酵母蛋白具有促進鈣吸收及預防骨質疏松的潛在作用。憑借這些突出特性,酵母蛋白可廣泛應用于蛋白粉、代餐食品、烘焙休閑食品、肉制品、乳制品替代品及醬料等領域。
除酵母蛋白外,發酵過程中的其他產物也能協同助力銀發營養健康,如酵母β-葡聚糖、酵母膳食纖維、酵母核酸等,目前已有將其應用于美容美白產品、營養奶粉以及營養補劑的產品案例。
聚焦肌少癥,科學共識下老齡乳品飲料營養新突破
從生理機制層面來看,在老齡化過程中老年人的肌肉分解增加,合成能力下降,合成代謝閾值升高,維持肌肉所需的營養素攝入量遠超成年人,這也意味著老年人減脂增肌產品需采用與成年人差異化的配方設計。
在肌少癥的診療方面,需從低肌力、低肌量和低軀體功能這三個維度進行全面評估,以此確定是否為肌少癥。對于增齡性肌少癥,要遵循膳食指南,采用特定飲食模式結合科學運動進行干預,保證充足的優質蛋白質攝入,并將其均勻分配到三餐中。同時,精準補充肌肉靶向營養成分也至關重要。對于增齡性肌少癥,要遵循膳食指南,采用特定飲食模式結合科學運動進行干預,保證充足的優質蛋白質攝入,并將其均勻分配到三餐中。同時,精準補充肌肉靶向營養成分也至關重要。對于疾病伴發肌少癥,尤其是肌少癥合并肥胖的人群,飲食干預需更為精細。應采用低脂肪高蛋白的限能量飲食,優先選擇低GI且富含膳食纖維的全谷物作為優質主食來源,調整進餐順序,依次進食蔬菜、葷菜、主食,同時增加運動。
當通過日常膳食無法滿足營養需求時,需要采用口服營養補充的方式,以確保身體獲得足夠的營養支持,維持肌肉健康。
業內人士指出,首份老年營養補充食品強制性國標征求意見稿的發布,為銀發營養市場劃定了發展 “紅線” 與 “底線”,隨著標準體系逐步完善、產品創新持續深化,我國銀發營養市場將加速告別 “同質化”“野蠻生長” 狀態,邁向 “標準化 + 精細化” 的高質量發展階段,為億萬老年人的健康生活提供更堅實的保障。
上一篇:下一篇: 枸杞含片查出有害物質 總局發布“鐵拳”...
今日新聞頭條
我也說兩句
已有評論 0 條 查看全部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