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銷變他銷 國壽支公司原經理與中介合謀套費
發布: 2012-05-31 13:22:12 作者: 肖懷洋 來源: 證券日報

9月8日保監會一張罰單引起了《證券日報》記者對保險行業虛構中介套費問題的關注,在《關于對中國人壽中原支公司原經理袁琳行政處罰的決定》中,袁琳因利用保險代理機構虛構保險中介業務套取費用,被處以撤銷任職資格。
在今年初保監會下發《關于進一步加大保險公司中介業務違法行為查處力度清理整頓保險代理市場的通知》,在半年的檢查中各地保監局共查出保險公司利用中介業務和中介渠道違法違規套取資金逾8000萬元。
本報記者查閱保監會網站發現,今年以來各地保監局共開出了612份罰單,絕大多數涉及虛構保險中介費用。保險中介業務亂象叢生,對此記者通過對基層保險從業人員的調查,逐漸理清了虛構保險中介費用的違規手法。
直銷變身他銷,中介費進腰包
保險公司產品銷售主要分為直銷和他銷,直銷就是保險公司員工自己拉來的保單,他銷渠道則包括銀行、中介經紀公司、兼業甚至個人的代理。如果是他銷渠道的收入,就要正常抽取中介費用,大量的保險中介公司正是以此收入壯大起來。但是保險公司卻可以與中介公司串通,虛構此費用合謀利益。
“我們的底薪很低,主要靠績效,也就是保費傭金”,某大型保險公司河南分公司的陳某告訴本報記者:“但是傭金比率過低,所以就會想到一些別的方式掙錢。”
陳某口中所說的別的方式,就是串通保險中介公司,虛構中介費用。他跟本報記者介紹說:“假如我自己賣出這單車險能提5%的傭金,但如果通過中介公司就要加收中介費,就可以提到10%,這樣多提出來的費用就跟中介公司分掉。”
通過這種虛構中介費的方式,保險公司員工和中介公司都獲取了額外的收入,投保人也就是消費者也并沒有多付保費,其實最終受損的是保險公司,保險公司最終多付出了5%的銷售費用。而且虛構中介費用操作起來并不復雜,本報記者通過進一步調查了解到,保險公司業務員在做成每一筆保單的時候,都要通過出單系統。只需在渠道中識別為通過中介,此單就變成了他銷,而實際上這筆業務是業務員自己做成的,并不需要付給保險代理全額中介費,所以只需串通好中介公司,付給對方一定提成就可以了,雙方各取所得何樂不為。
保險與中介合謀套費,重病還需下猛藥
其實,上述方式只是業務員做散單的常用手法,大多數查出的違規案件多為保險支公司領導有組織的集體違規行為。“像查出的袁琳一案,就屬于集體串謀的,會和一些關系不錯的中介公司保持長期合作,虛構出來的中介費用雙方共享”,知情人士告訴本報記者,當記者跟該人士說起保監會網站剛公布袁琳的處罰決定,他說道:“這都是很早的事情了,去年就聽說中原支公司出事了,怎么才處罰?”之后,本報記者試圖聯系到袁琳,并沒有撥通電話,但在保監會網站上看到了另外一則處罰,受罰的張曉麗同是人壽中原支公司經理,也從側面印證了保險公司集體串謀中介公司的違規行為。
相比業務員的散單,這種集體串謀獲利更大,往往都是大單。保險公司通過將直接業務虛掛到中介公司,套取資金,瓜分給相關合謀人員,一部分甚至留作公司的小金庫。通過進一步的調查記者發現,虛構保險中介套費的現象在保險業內普遍存在,大多抱有不撈白不撈的心理,公司內部缺乏足夠的自我監督,就只能靠監管部門的大規模排查。
業內人士告訴本報記者,調查這種案件主要從保險中介機構入手,特別是要從和公司領導關系緊密的中介代理機構調查,事實上這也是此次保監會調查的重點對象;另一個渠道則是舉報,尤其是同行業競爭者的舉報,據了解保險公司套取的中介費用除了分給中介公司,還會返點給投保人,相當于變相降低了保費,這其實算是一種不正當競爭,自然會引起競爭者的舉報。
這一輪保監系統大規模的排查收效還是相當不錯的,但記者發現這六百多份罰單大多對相關負責人和公司處以數額不等的罰款,而像人壽中原支公司袁琳的免職處罰還是非常少的,一旦被保監局免職也就是列入了黑名單,就算與保險業絕緣了。
分析人士指出:“重病還需下猛藥,針對目前保險中介亂象叢生,更加嚴厲的處罰力度會讓從業人員投鼠忌器。當然,問題解決的根本還在于,保險公司加強自銷渠道建設,強化公司治理,做好自身自查,同時,從業人員整體素質也亟待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