賤賣高買 哈藥股份增發疑云
發布: 2011-06-11 09:52:45 作者: 米娜 來源: 中國經營報

陷入“傳銷門”和“污染門”中的哈藥股份[15.84 0.64% 股吧],在6月13日迎來2010年年度股東大會。
這個原定于5月12日召開的股東大會,一再延期,因為此次股東大會涉及到一樁價值約55億元的定向增發方案,而此方案備受爭議,更被市場認為上市公司有“高買低賣”之嫌。
賤賣高買
“同是三精制藥[19.48 0.83% 股吧]的股權,當年以凈資產2.9元的價格賣給了哈藥集團,如今再從集團以22 .5元的市價買回來,明顯的賤賣高買,是一種損害中小投資者的行為。”投資了哈藥股份的一位私募投資經理氣憤地說。
自哈藥股份今年2月份公布定向增發方案以來,關于其收購價過高的質疑就一直不斷。根據公布的方案,哈藥股份將通過向大股東哈藥集團非公開發行股份,收購其所持有的哈藥集團生物工程公司和三精制藥的所有股份。
其中三精制藥每股轉讓價格定為22.49元(如今的市場價不足20元),定價原則為以協議簽署日前30 個交易日的平均價格為基礎,以此計算哈藥集團此次所轉讓的三精制藥44.8%的股權價值約38億元。
此交易完成后,哈藥集團直接持有哈藥股份的比例將由原來的34.76%上升到45.26%,哈藥集團醫藥資產以哈藥股份為平臺實現了整體上市。哈藥股份成為三精制藥的第一大股東,持股74.8%。另外哈藥股份還將持有生物工程公司100%股權,此部分股權的售價為17.5億元。
然而,早在5年前,哈藥股份原本是三精制藥的第一大股東,持股46%。
2006年7月29日,哈藥股份決定將三精制藥的部分股份6213萬股(占其股份總數的16.07%)轉讓給集團公司,其轉讓價只有2.93元(在截止到2005年12月31日經評估的每股凈資產值2.55元的基礎上溢價14.90%,而當時三精制藥的股價已達10元/股之上)。轉讓完成后,哈藥集團成為三精制藥控股股東,哈藥股份成為三精制藥第二大股東。
這次轉讓,哈藥股份給出的解釋是為了解決公司營銷網絡建設的資金來源問題,然而,這筆交易被當時的諸多機構認為有賤賣的嫌疑,因為根據公告,2005年三精制藥剛上市成功,屬于高盈利的優質資產。
對此,哈藥股份給予記者的解釋是:以2.9元賣出,是因為當時三精制藥還未完成股改,股份性質還屬于非流通股。
不過,當時三精制藥的股改已經啟動,在上述股權轉讓兩個月后,即2006年9月29日,三精制藥宣布股改方案,之后三精制藥的全部法人股獲得流通權。
概念誤導?
如今,哈藥股份再以55億元的巨資購買三精制藥和生物工程公司的股權。這被稱是為了兌現股改時大股東哈藥集團所做的承諾。2008年9月哈藥股份完成股權分置改革,當時哈藥集團承諾在之后30個月內向哈藥股份注入價值合計不少于26億元的優質經營性資產及現金資產,且注入資產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后的凈資產收益率不低于11%。
然而,此次定向增發方案似乎并不符合哈藥集團當初立下的股改承諾。
根據定向增發公告,三精制藥2009年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后的凈資產收益率為17.72%,及生物工程公司2010年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后的凈資產收益率為33.35%。
然而,北京一位從事審計的陳女士告訴記者,如果從專業財務角度講,這屬于概念誤導。
“哈藥集團的算法是按照每股收益除以每股凈資產來算,但在股權收購中,以股權收購價替代凈資產計算凈資產收益率更為公允,這樣按照22.5元/股的收購價來算的話,去年三精制藥每股收益為0.86元,收購此55億元的資產,凈資產收益率實際相當于不到4%,這與當初股改承諾凈資產收益率不低于11%相去甚遠。”陳女士表示,這遠遠達不到當初股改承諾凈資產收益率不低于11%的要求。
不管怎樣,哈藥集團決定孤注一擲,試圖在即將召開的股東大會上通過上述定向增發方案。
今日新聞頭條
我也說兩句
驗證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