賄賂門觸動了誰的神經
發布: 2011-05-03 13:52:15 作者: 佚名 來源: 中國聯合商報

中國工程機械行業中的知名企業三一重工(600031,股吧),最近被舉報涉嫌行賄。據稱,此次三一重工涉嫌行賄,起源于一名自稱是三一重工前員工的人報料:“三一重工在業務往來中大肆行賄,涉案范圍之大,涉案數量之大,令人咋舌。”
更令人咋舌的是,三一重工總裁向文波隨后在微博上稱:“網上公布的春季公關費用為初審表,實際執行費用在100萬元左右,對于一家年銷售額400多億元的上市公司而言過于小氣,獻丑了,對不起客戶。”該條微博隨后被刪除。
莫非這家2010年營業收入近340億元、營業收入與凈利潤年復合增長達到50%、上市8年的企業這么不重視自己的聲譽。事實上,在中國商業行賄行為普遍存在,三一重工不是第一家,也不會是最后一家。
而在股市表現上,三一在經歷短暫的跌停后又迅速大漲并收復“失地”。對此,向文波又在微博上發言:“面對這次匿名信風波,三一股東表現出了令人敬佩的智慧!感謝股東的信任,唯有以更好的業績回報股東!”道德瑕疵并沒有掩蓋三一出色的商業業績。
據悉,在美國,企業給客戶送禮或提供游玩機會受到罰款,甚至會有牢獄之災,很多美國企業在向客戶做完公關活動后,因擔心可能出現法律后果,會主動向美國司法部門申報這些活動。而在中國,由于相關法律的缺失以及現有法規的界定模糊,致使企業敗德行為的成本極其低廉。縱觀以前,很多公司出現道德問題并不影響公司的投資價值,公司股價也沒受到多大影響,那些在國外遵紀守法的跨國巨頭西門子、強生、雅芳、朗訊等在中國曾陷受賄風波卻依然可以在中國市場發展得很好,長遠受害的只能是中國本土的中小企業和廣大的中國老百姓。
正如一位企業家所言:在資本市場是沒有商業道德的,中國社會整體都面臨著價值觀和道德觀的缺失。當眾生喧囂幾乎遮蔽兇手連捅被撞者八刀的殘暴,當留日學生將屠刀揮向自己的母親,當瘦肉精和染色饅頭大行其道,中國社會儼然迎來了必須深刻反思道德現狀的節點。三一“受賄門”只是觸動了中國商業道德缺失這根神經。
無論在2006年質疑凱雷收購徐工,還是此后實施的零年薪,三一都被輿論質疑過于“鋒芒畢露”。即使在最近兩年參加智利和日本的抗震救災,也被輿論質疑有“打廣告”之嫌。但作為一家在中國土生土長的民族企業,三一重工將被洋品牌霸占數十年的中國工程機械市場重新奪回,并帶領中國工程機械企業占有中國超過九成的市場份額,確是不容忽視的事實。
縱使三一在深陷受賄風波時調侃民眾有失商業道德,但三一產品讓“中國制造”獲得了更多的國際認可,為中國人贏得了些許的民族尊嚴也是有目共睹的。我們現在需要做的是整飭中國的商業道德體系和商業文化,而不是以消滅一家民族企業讓國人痛外者快,繼續諱疾忌醫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