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協委員李惠森:設立全國“食品安全日”保障社會和諧
發布: 2009-03-24 11:01:29 作者: admin 來源: 中國食品質量報

去年發生的"三鹿奶粉"事件和近年來食品領域中發生的一系列安全事件給食品企業敲響了警鐘,食品生產企業必須清醒認識到質量安全是企業第一位的社會責任,是其職業道德的底線所在。
溫家寶總理說:"一個企業家身上應該流著道德的血液",我們民族的先哲亦訓導我們"做事惟思利及人",這兩者是相互印證的。企業家只有"思利及人",把食品安全內化為企業文化的核心理念,使員工在每個流程、每個環節甚至每個細節都強化"第一責任人"的概念,永不懈怠,才能扎扎實實保證產品質量,確保產品安全性。
全國政協十一屆委員、李錦記健康產品集團主席兼行政總裁李惠森建議把每年的11月1日定為全國食品安全日,以宣揚"生命健康第一"、"食品安全第一"、"企業社會責任第一"的"三個一"理念。
他告訴記者,設立全國食品安全日有以下幾個重要意義:一是可以彰顯政府對食品安全的重視,便于依法對食品安全實行全程監督管理;二是可以強化食品行業協會責任感,積極提高屬下食品企業遵守食品安全法的自律性;三是可以警醒企業對自身責任的承擔,便于對食品安全法的理解和遵循;四是可以增強公眾對食品安全的關注,便于了解《食品安全法》和進行自我保護。
李惠森委員認為,全國"食品安全日"可安排以下內容:
第一,宣傳《食品安全法》,宣傳食品安全的科技知識,接受食品安全問題的咨詢、投訴,警示企業的領導班子要以"思利及人"為辦企業的最高原則,要讓企業快車在"三個一"的軌道上前進。宣傳教育要落實到每一個食品生產企業,食品安全責任感和法制感要落實到食品生產企業的每一位員工,強調注重遵守《食品安全法》是企業第一位的社會責任,遵守《食品安全法》是企業的義務。
第二,各食品行業協會要強化監管屬下企業食品安全意識,提升食品安全的自律性,在全國食品安全日由國家相關部門召開大會,重點表彰或揭露或剖析某些問題突出嚴重的行業協會。
第三,以行業協會為單位,在全國食品安全日舉行食品企業落實食品安全法承諾活動,各行業協會檢查上一年承諾的執行情況,提出新一年食品安全承諾的要求,把承諾落實到企業法人,堅決實行食品安全問責制,確保食品安全層層把關。
警鐘長鳴,馬虎不得。李惠森委員表示,全國"食品安全日"的設立,有著重大的現實意義和可操作性,將從體制上進一步促進食品安全法的貫徹落實,將不斷促使食品安全深入人心,從而有利于我國食品行業健康有序發展;有利于提升"中國制造"的國際地位;有利于人民身體健康及社會和諧進步。